周人的祖先是黃帝曾孫帝喾,元妃姜嫄的兒子棄,即後稷。商朝初年,後稷的後代公劉率族人從邰遷到磁。周人早期居于陝西武功一帶,到公劉時,周部落則已遷居于豳。由耕牧部族漸變爲農耕爲主的城邑。自公劉起,又經九世傳位,到古公亶父爲部族首領時,周人受薰育戎侵襲逼迫,不得不遷徙。他們越過漆、沮和梁山,遷至渭河流域岐山以南之周原。
1. 周朝(前1046年—前256年)是中國曆史上繼商朝之後的第三個華夏族奴隸制王朝。周王朝一共傳國君32代37王,享國共計790年。
2. 周朝分爲西周(前1046-前771年)和東周(前770年-前256年)兩個時期。周朝由周武王姬發創建,定都鎬京(今陝西西安),營建洛邑(今河南洛陽)舉行祭祀、賞賜臣子的一系列活動。
3. 其後周穆王又築宮南鄭,其後周懿王又遷都犬丘(今陝西鹹陽)。公元前771年鎬京陷落,西周滅亡;公元前770年(周平王元年),平王東遷,定都成周(今河南洛陽),此後周朝的這段時期稱爲東周。史書又將西周和東周合稱爲兩周。其中東周以“三家分晉”爲節點,又分爲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。
4. 在滅商之前,周部落因爲遭到戎、狄等西北地區遊牧部落的侵擾,周部落的首領古公亶父率領周人遷移到岐山下的平原定居下來。生活于渭河流域,被大商王朝冊封爲西伯(意即西部諸侯之長),是商朝的主要方伯之一,以姬爲氏,周人嗣其姓”,周朝實行分封制(封邦建國),周王則爲“天下共主”。周王朝繼承了夏商兩代,是古代奴隸制度社會的鼎盛王朝。
免责声明:本网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,仅供个人学习交流分享。如侵害到您的权利,请联系